linux-用户和组的基本管理

用户和组

 练习题:

  • 列出当前系统上所有已经登录的用户的用户名,注意:同一个用户登录多次,则只显示一次即可。

                     who | cut -d ‘ ‘ -f 1 | uniq -c

                       1

  • 取出最后登录到当前系统的用户的相关信息。

                    who | tail -1 |cut -d ‘ ‘ -f 1 |id

                     2

  • 取出当前系统上被用户当作其默认shell的最多的那个shell。

                    cat /etc/passwd |cut -d ‘:’ -f 7 |uniq -c |sort -n| tail -1

                    3

  •  将/etc/passwd中的第三个字段数值最大的后10个用户的信息全部改为大写后保存至/tmp/maxusers.txt文件中。

Cat /etc/passwd |sort -t ’:’ -k3 -r |tr [a-z] [A-Z]> /tmp/maxusers.txt

4

  • 取出当前主机的IP地址,提示:对ifconfig命令的结果进行切分。

                       ifconfig | grep ‘inet’ |head -1 | cut -d ‘ ‘ -f 3-13

                         5

  •    列出/etc目录下所有以.conf结尾的文件的文件名,并将其名字转换为大写后保存至/tmp/etc.conf文件中。

                     ls -l  /etc/*.conf |tr [a-z] [A-Z] > /tmp/etc.conf

                     cat /tmp/etc.conf

                        6

  • 显示/var目录下一级子目录或文件的总个数。

                      ls /var/ |wc -l

                     7

  • 取出/etc/group文件中第三个字段数值最小的10个组的名字。

                     Cat  /etc/group |sort -t ‘:’ -k3 |head -n 10

                    8

  • 将/etc/fstab和/etc/issue文件的内容合并为同一个内容后保存至/tmp/etc.test文件中。

                   cat /etc/tstab >> /etc/issue > /tmp/etc.test

                    9

  • Linux用户和组管理

  •    groupadd:添加组

                       group [option] group-name

                         -g GID :指定GID,默认是上一个组的GID+1

                        -r:创建系统组

  •  Groupmod:修改属性

                     Groupmod [option] GROUP

                       -g GID :修改GID

                       -n group-name:修改组名

  •  Groupdel:删除组

                     Group [ option] GROUP

  • Useradd:创建用户

                  Useradd [option]  登录名

                      -u:指定UID

                      -g:指定GID

                      -c:指明注释信息

                     -G:指明用户所属的附件组,多个组之间用逗号隔开

                     -d:以指定的路径为用户的家目录,通过复制/etc/skel此目 目录并重命名,指定的家目录如果实现存在,则不会复制环境配置文件

                    -s:指定用户的shell,可用的所有shell列表存储在/etc/shells中

                    -r:创建系统用户

                          useradd  -D :显示创建用户的默认配置

                          useradd -D 选项:修改默认的选项的值

  •   usermod:修改用户属性

               usermod [option] 登录

                    -u:修改用户的ID

                   -g:修改用户所属的基本组

                   -G:GROUP[,group2,group3],修改用户的附加组,原来的附加组会被覆盖

                   -a:与-G一起使用,同为用户追加新的附加组

                  -c:修改注释信息

                  -d:修改用户的家目录,用户原有的文件不会转移到新的位置

                 -m:只能与-d一同使用,用来将原来的家目录转移到新的家目录中

                 -I:修改用户名

          -s:修改默认的shell

               -L:锁定用户密码,即在用户密码字符添加“!”

                -U:解锁用户密码

  •  userdel:删除用户

              userdel [option] 登录

                 -r:删除用户时一并删除家目录

  •  passwd:修改用户自己的密码

              passwd USERNAME:修改指定用户密码,仅限root有权限

                  -l,-u:锁定和解锁用户

                     -d:清楚用户密码串

  •  gpasswd:更改组密码,其中组密码文件在:/etc/gshadow

               gpasswd [option] group

                -a username:向组中添加用户

                -d username:向组中移除用户

  • newgrp:临时切换定组为基本组

              newgrp [-] [group]

                 -:会模拟用户重新登录以实现重新初始化其工作环境

  • chage:更改用户密码过期信息

              chage [选项] 登录名

  • id:显示用户真是有效的ID

            id [option] …[user]

             -u:仅显示有效的UID

             -g:仅显示用户基本组的组ID

            -G:仅显示用户所属的所有组的ID

            -n:显示名称而非iD,可跟上面几个选项一起使用

  • su:切换用户

           登录式切换:会通过读取目标目录用户的配置文件来重初始化

          非登录式切换:不会读取目标用户的配置文件进行初始化

           登录式切换:su – username

                                   su -l username

          非登录式切换:su username

练习题:

  • 、创建组distro,其GID为2016;

        gorupadd -g 2016 distro

  • 、创建用户mandriva, 其ID号为1005;基本组为distro;

        useradd  -u 1005  -g distro mandriva

  • 、创建用户mageia,其ID号为1100,家目录为/home/linux;

        useradd -u 1100 -d  /home/linux mageia

  • 、给用户mageia添加密码,密码为mageedu;

        passwd mageedu mageia

  • 、删除mandriva,但保留其家目录;

       userdel mandriva

  • 、创建用户slackware,其ID号为2002,基本组为distro,附加组peguin;

      useradd -u 2002 -g distro -G peguin

  • 、修改slackware的默认shell为/bin/tcsh;

    usermod -s /bin/tcsh slackware

  • 、为用户slackware新增附加组admins;

      usermod -aG admins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Linux运维部落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92732

(0)
当文强遇到程程当文强遇到程程
上一篇 2018-03-19
下一篇 2018-03-20

相关推荐

  • M22 使用非对称密钥实现ssh自动登陆

    一 实验目的 一般在用户使用ssh客户端登陆ssh服务器时需要使用用户名和密码,本实验使用非对称加密的方式实现了无密码登陆ssh服务器。 二 实验流程  、 1 在客户端生成非对称密钥对 2 将非对称密钥中的公钥发送给ssh服务器端相应的帐号 3 当客户端通过ssh协议与服务器端发起连接时,客户端将私钥加密过的签名发送给服务器端,服务器端使用客户端…

    2017-04-13
  • MYSQL高级运用-MHA(提供主从复制高可用,主节点故障时,进行故障转移)

    MHA的介绍、重用工具;
    MHA的安装;
    搭建MYSQL主从复制架构,运用MHA实现其高可用,主节点故障时,进行故障转移;并恢复整个架构;

    2017-09-24
  • 堡垒机-麒麟开源堡垒机 V 1.3 正式发布

    麒麟开源堡垒机团队经过1个月的努力,发布V 1.3版本,本版本主要收集了5月开发的小功能,并且增加了大用户量、大设备量,纵深目录层级的优化支持,产品 V1.3  光盘主要新增功能如下(相对 V1.2光盘) 1.增加苹果MAC OS系统客户端的WEB访问支持 2.增加CA认证支持,内置CA证书  3.增加ssh 公私钥认证方式中,私钥中有密…

    Linux干货 2016-06-09
  • find命令的基本用法

     linux 中find 常用示例解析 find [-H] [-L] [-P] [-D debugopts] [-Olevel] [path…] [expression]    其实[-H] [-L] [-P] [-D debugopts] [-Olevel]这几个选项并不常用(至少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没 &…

    Linux干货 2016-05-05
  • Linux文件系统的最基本数据结构:inode和block

    Linux文件系统的最基本数据结构:inode和block 为什么有inode和block inode block 创建目录或文件 使用场景 查看本机的文件系统信息 Linux文件系统的最基本数据结构:inode和block 为什么有inode和block 由于Linux系统是多用户多的,所以文件系统类型多样化是在所难免的。从ext2开始,是将文件属性和文件…

    Linux干货 2016-09-06
  • LVM理论及实践

    LVM综述创建LV创建PV:pvcreate DEVICES创建VG:vgcreate VG_NAME PV_DEVICES创建lv格式化:mkfs.ext4 /dev/vg0/lv0挂载LVM的扩展扩展LV:lvextend扩展后检查挂载文件夹大小,发现扩展前后没有变化这是因为硬盘的修改需要同步:resize2fs /dev/vg0/lv0假设这时候VG的…

    Linux干货 2016-0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