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的最基本数据结构:inode和block

    • Linux文件系统的最基本数据结构:inode和block

      • 为什么有inode和block

      • inode

      • block

      • 创建目录或文件

      • 使用场景

      • 查看本机的文件系统信息

Linux文件系统的最基本数据结构:inode和block

为什么有inode和block

由于Linux系统是多用户多的,所以文件系统类型多样化是在所难免的。从ext2开始,是将文件属性和文件内容分开存储的,分别由inode和block来负责。

inode

用于存储文件的各属性,包括:

- 所有者信息:文件的owner,group;
- 权限信息:read、write和excite;
-时间信息:建立或改变时间(ctime)、最后读取时间(atime)、最后修改时间(mtime);
- 标志信息:一些flags;
- 内容信息:type,size,以及相应的block的位置信息。

//注意:不记录文件名或目录名,文件名或目录名记录在文件所在目录对应的block里。

block

用来存储文件的内容。

创建目录或文件

1、当创建一个目录时,文件系统会为该目录分配一个inode和至少一个block。该inode记录该目录的属性,并指向那块block。该block记录该目录下相关联的文件或目录的关联性和名字。

2、当创建一个文件时,文件系统会为该文件分配至少一个inode和与该文件大小相对应的数量的block。该inode记录该文件的属性,并指向block。

3、如果一个目录中的文件数太多,以至于1个block容纳不下这么多文件时,Linux的文件系统会为该目录分配更多的block。

分区 
(1)分区结构

分区(partition)在被Linux的文件系统(比如ext2)格式化的时候,会分成inode table和block table两部分,且大小都是固定的。该分区的所有inode都在inode table里,所有block都在block table里。

(2)块大小

ext2允许的block size为1024bytes、2048bytes和4096bytes。

(3)inode大小

ext2一般默认给inode预设的大小为128bytes。

(4)预设分区

一个T bytes的分区,设定每个block为B bytes,每个inode为I bytes。如果假设平均每个文件占用两个block的话,那么inode的数量就应该设定为T/(2B+I)个,即inode table为T*I/(2B+I) bytes,block table为T*B/(2B+I) bytes。所以一个分区的文件系统所能容纳的文件数量,被限制于该分区的文件系统的inode area中的inode数。

如果一个分区大小为1GB,每个block为4KB,一个inode为128B,并假设平均每个文件占用2个block。那么inode的数量为1GB/(8KB+128B)=129055.5,即129055。那么inode table的大小为129055*128B=15.75MB。所以按照这样的规划,如果一个1GB的磁盘,那么格式化后,就已经有15.75MB被使用了。

使用场景

大文件应用场景:block设置的小一些,inode设置的多一些。比如新闻组、BBS等。 
小文件应用场景:block设置的大一些,inode设置的少一些。比如图片分享网站。

查看本机的文件系统信息

使用dumpe2fs命令可以查看分区的文件系统的相关信息。比如我在我的一台测试机上查看sda1,可以输入:

dumpe2fs /dev/sda1

会得到如下内容,一些信息已经标注在注释里了。

(1)文件系统基本信息

#该分区的文件系统的名称
Filesystem volumn name: MAIN
#上次的挂载点
Last mounted on: <not available>
#文件系统的通用唯一标识符
Filesystem UUID: <none>
#文件系统的
Filesystem magic number: 0xEF53
#修订版本号
Filesystem revision #: 1 (dynamic)
Filesystem features: has_journal needs_recovery
Filesystem flags: signed_directory_hash
Default mount options: (none)
#文件系统状态
Filesystem state: clean
#发生错误后的行为
Errors behavior: Continue
#操作系统
Filesystem OS type: Linux

(2)结构信息

#Inode总数
Inode count: 1313312
#Block总数
Block count: 1313305
#保留block数
Reserved block count: 65665
#空闲block数
Free blocks: 979164
#空闲inode数
Free inodes: 1298415  
#第一个block的编号
First block: 0
#block的大小
Block size: 4096
#fragment的大小
Fragment size: 4096
#每个group的block数是32K个
Blocks per group: 32768
#每个group的fragment数是32K个
Fragments per group: 32768
#每个group的inode数
Inodes per group: 32032
#每个group的inode blocks
Inode blocks per group: 1001

一个100M(100000K)文件的磁盘分区,分别写入1K文件与写入1M文件,分别可以写多少个? 
答:最多写入9103个文件

分析

设置默认块大小1k
100M/(1k+128B)
// 转换成b后除
104857600/1152
最多9103
100M被格式化以后有11kb创建了inode表
//用104857600除以9103=11519(11kb)

原创文章,作者:M20_he,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43527

(8)
M20_heM20_he
上一篇 2016-09-06
下一篇 2016-09-06

相关推荐

  • Linux创建CA和申请认证

    Linux创建CA和申请认证 背景: 在学习Linux运维中,学习到了CA的创建和申请认证,为了加深对CA的理解,这里做一个创建CA和申请认证的实验并记录下来供以后回顾。 介绍: 什么是CA认证? 电子商务认证授权机构(CA, Certificate Authority),也称为电子商务认证中心,是负责发放和管理数字证书的权威机构,并作为电子商务交易中受信任…

    2017-09-09
  • CentOS的启动流程

                      一个操作系统的开启与关闭不是我们手动的打开与关闭电源那么简单。这个过程中涉及太多的内部服务的打开与关闭。而在这个过程中如果出现什么问题,那么以后的某些服务…

    2017-09-01
  • 进程与计划任务

    进程 一.进程介绍  内核的功用:进程管理、文件系统、网络功能、内存管理、驱动程序、 安全功能等。   Process:  运行中的程序的一个 副本,是被 载入内存的一个指令集合。 进程ID (Process ID ,PID )号码被用来标记各个进程 UID 、GID&…

    Linux干货 2017-05-15
  • 第三周(3):课堂练习与作业

    课堂练习: 1、找出ifconfig命令结果中本机的所有IPv4地址 [root@centos6 ~]# ifconfig | tr -cs '[0-9].' '\n'|sort -ut. -k3n 127.0.0.1 10.1.…

    Linux干货 2016-08-08
  • LVS的详细应用

    LVS是Linux Virtual Server的简写, 意思是Linux虚拟服务器, 是一个虚拟的服务器集群系统. LVS的宗旨:    1. 使用集群技术和Linux操作系统实现一个高性能, 高可用的服务器;    2. 很好的可伸缩性(Scalability);    3. 很好的可靠性(Re…

    Linux干货 2016-12-05
  • 马哥教育网络班N22期+第7周作业

    1、创建一个10G分区,并格式为ext4文件系统;(1) 要求其block大小为2048, 预留空间百分比为2, 卷标为MYDATA, 默认挂载属性包含acl;mke2fs -t ext4 -b 2048 -L MYDATA -m 2 /dev/sdb1tune2fs -o acl /dev/sdb1(2) 挂载至/data/mydata目录,要求挂载时禁止…

    Linux干货 2016-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