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25期–第七周作业

1、创建一个10G分区,并格式为ext4文件系统;

fdisk /dev/sda
n
p
2
enter
+10G
w
partx -a /dev/sda

(1) 要求其block大小为2048, 预留空间百分比为2, 卷标为MYDATA, 默认挂载属性包含acl;

mke2fs -t ext4 -b 2018 -m 2 -L "MYDATA" /dev/sda2

(2) 挂载至/data/mydata目录,要求挂载时禁止程序自动运行,且不更新文件的访问时间戳;

mkdir -p /data/mydata
mount -o noexec,noatime /dev/sda2 /data/mydata

2、创建一个大小为1G的swap分区,并创建好文件系统,并启用之; 

fdisk /dev/sda
n
p
3
enter
+1G
t
3
82
w
mkswap /dev/sda3
swapon /dev/sda3

3、写一个脚本

(1)、获取并列出当前系统上的所有磁盘设备;

(2)、显示每个磁盘设备上每个分区相关的空间使用信息;

#!/bin/bash
fdisk -l | grep "^Disk /dev/[sh]d[a-z]"
fdisk -l | grep "^/dev/[sh]d[a-z]"

4、总结RAID的各个级别及其组合方式和性能的不同;

RAID 0的特点:

  • 最少需要两块磁盘

  • 数据条带式分布

  • 没有冗余,性能最佳(不存储镜像、校验信息)

  • 不能应用于对数据安全性要求高的场合

RAID 1的特点:

  • 最少需要2块磁盘

  • 提供数据块冗余

  • 性能好

 

RAID 5特点:

  • 最少3块磁盘

  • 数据条带形式分布

  • 以奇偶校验作冗余

  • 适合多读少写的情景,是性能与数据冗余最佳的折中方案

 

RAID 10(又叫RAID 1+0)特点:

  • 最少需要4块磁盘

  • 先按RAID 0分成两组,再分别对两组按RAID 1方式镜像

  • 兼顾冗余(提供镜像存储)和性能(数据条带形分布)

  • 在实际应用中较为常用

 

raid.png

 

 

5、创建一个大小为10G的RAID1,要求有一个空闲盘,而且CHUNK大小为128k;

3个10G分区,/dev/sdb1 /dev/sdc1 /dev/sdd1
mdadm -C /dev/md0 -n 2 -l 1 -c 128 -x 1 /dev/sdb1 /dev/sdc1 /dev/sdd1

6、创建一个大小为4G的RAID5设备,chunk大小为256k,格式化ext4文件系统,要求可开机自动挂载至/backup目录,而且不更新访问时间戳,且支持acl功能;

3个2G分区,/dev/sdb1 /dev/sdc1 /dev/sdd1
mdadm -C /dev/md1 -n 3 -l 5 -c 256 /dev/sdb2 /dev/sdc2 /dev/sdd2mke2fs -t ext4 /dev/md1

vim /etc/fstab
/dev/md1   /backup   ext4    noatime,acl     0 0

7、写一个脚本

(1) 接受一个以上文件路径作为参数;

(2) 显示每个文件拥有的行数;

(3) 总结说明本次共为几个文件统计了其行数;

#!/bin/bash

for file in $*; do
        line=`wc -l $file | cut -d' ' -f1`
        echo "$file has $line lines."
done
echo "$# files."

8、写一个脚本

(1) 传递两个以上字符串当作用户名;

(2) 创建这些用户;且密码同用户名;

(3) 总结说明共创建了几个用户;

#!/bin/bash

for user in $@;do
    if id $user &> /dev/null; then
    echo "user exist."

    else useradd $user
        if [ $? -eq 0 ]; then 
        echo $user | passwd --stdin $user &> /dev/null
        fi
    fi

    done

9、写一个脚本,新建20个用户,visitor1-visitor20;计算他们的ID之和;"

#!/bin/bash
declare -i sum=0

for i in {1..20}
do
    useradd visitor$i
    ID=$(id -u visitor$i)
    sum=$[$sum+$ID]
done

echo "ID之和为:$ID"

 

原创文章,作者:victorli88,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66563

(0)
victorli88victorli88
上一篇 2017-02-20
下一篇 2017-02-20

相关推荐

  • find 详解

    find 命令基本用法:         find pathname [opotions] [-print | -exec | -ok …] 1、find 基本参数:         pa…

    Linux干货 2016-12-26
  • bash 循环语句while、until练习

    bash 循环语句while、until while练习题          1、求100以内所有正整数之和     2、通过ping命令探测172.16.250.1 – 254范围内的所有主机的在线状态,统计在线主机和…

    Linux干货 2016-08-19
  • Jerry首作_linux基础

    一、计算机的组成及其功能 硬件 冯·洛伊曼体系 控制器(Control):是整个计算机的中枢神经,其功能是对程序规定的控制信息进行解释,根据其要求进行控制,调度程序、数据、地址,协调计算机各部分工作及内存与外设的访问等。 运算器(Datapath):运算器的功能是对数据进行各种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即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 存储器(Memory):存储器的功能是…

    Linux干货 2016-10-25
  • Week4 正则表达式及grep命令

    基本正则表达式元字符:             字符匹配:                …

    Linux干货 2017-02-11
  • 基于haproxy实现wordpress动静分离

    环境:centos 6.8 注:此处省略对于各服务器的IP配置。 一:图示讲解      用户访问vip,通过haproxy代理得到服务器的资源。此架构下基于keepalived对haproxy做负载均衡(此种两种软件装在同一台服务器),基于haproxy对Nginx和apache做负载均衡,Nginx和Apache使用共享存储…

    2017-05-18
  • shell编程之循环及函数

    for 循环 for 变量名 in 列表;do    循环体 done   执行机制: 依次将列表中的元素赋值给“变量名”; 每次赋值后即执行一次循环体; 直到列表中 的元素耗尽,循环结束   列表生成方式: (1)直接给出列表 (2)整数列表: (a) {start..end} (b) $(seq [start [s…

    Linux干货 2016-08-24

评论列表(1条)

  • 马哥教育
    马哥教育 2017-04-10 16:06

    总结的很好,请继续保持~~~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