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文件系统的创建、检测、修复、分区等工具的使用

一、文件系统管理

什么是文件系统?

    我的理解是文件系统是对磁盘上的数据和文件结构的管理规范。

    如果文件系统没有继承性,那么以前文件系统的数据就无法传到新的文件系统中。

    Linux的文件系统有这么几种:ext2, ext3, ext4, xfs, btrfs, reiserfs, jfs, swap

    以及Linux的虚拟文件系统:VFS

Linux中创建文件系统的工具:mkfs

     用法:mkfs [选项] [-t <类型>] [文件系统选项] <设备> [<大小>]

     选项:

     -t, –type=<类型>  文件系统类型;若不指定,将使用 ext2

         fs-options     实际文件系统构建程序的参数

         <设备>         要使用设备的路径

         <大小>         要使用设备上的块数

     -V, –verbose      解释正在进行的操作;

                          多次指定 -V 将导致空运行(dry-run)

     -V, –version      显示版本信息并退出

                          将 -V 作为 –version 选项时必须是惟一选项

     -h, –help         显示此帮助并退出

我们创建一个文件系统试试

    blob.png

    用fdisk -l查看刚才创建的/dev/sdb

    blob.png

创建虚拟内存即交换分区:mkswap

    用法:mkswap [选项] 设备 [大小]

    选项:

     -c, –check               创建交换区前检查坏块

     -f, –force               允许交换区大于设备大小

     -p, –pagesize SIZE       指定页大小为 SIZE 字节

     -L, –label LABEL         指定标签为 LABEL

     -v, –swapversion NUM     指定交换空间版本号为 NUM

     -U, –uuid UUID           指定要使用的 UUID

     -V, –version             输出版本信息并退出

     -h, –help                显示此帮助并退出

块设备属性信息查看:blkid

    blkid可以查到块设备的UUID号、TYPE等信息

    blob.png

对文件系统进行检测修复:fsck

    用法:fsck [选项] [文件系统]

    选项:

    -a :自动修复文件系统,不询问任何问题。

    -A :依照/etc/fstab配置文件的内容,检查文件内所列的全部文件系统。

    -N :不执行指令,仅列出实际执行会进行的动作。

    -P : 当搭配"-A"参数使用时,则会同时检查所有的文件系统。

    -r  :采用互动模式,在执行修复时询问问题,让用户得以确认并决定处理方式。

    -R  :当搭配"-A"参数使用时,则会略过/目录的文件系统不予检查。

    -s  :依序执行检查作业,而非同时执行。

    -t :<文件系统类型> 指定要检查的文件系统类型。

    -T  :执行fsck指令时,不显示标题信息。

    -V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二、文件系统的分区

在创建完成文件系统后需要对文件系统进行分区才可以使用

可使用fdisk对文件系统进行分区(此工具最多可管理一个磁盘的15个分区)

fdisk用法:

     fdisk [选项] <磁盘>    更改分区表

     fdisk [选项] -l <磁盘> 列出分区表

     fdisk -s <分区>        给出分区大小(块数)

    

    选项:

     -b <大小>             扇区大小(512、1024、2048或4096)

     -c[=<模式>]           兼容模式:“dos”或“nondos”(默认)

     -h                    打印此帮助文本

     -u[=<单位>]           显示单位:“cylinders”(柱面)或“sectors”(扇区,默认)

     -v                    打印程序版本

     -C <数字>             指定柱面数

     -H <数字>             指定磁头数

     -S <数字>             指定每个磁道的扇区数

例:fdisk -l 可显示出当前磁盘的分区信息

    blob.png

我们还可以通过fdisk后面接磁盘,对该磁盘进行创建分区等操作

例如:fdisk /dev/sda然后按m进入帮助模式进行操作

blob.png

a:切换一个可启动的标志

b:编辑bsd磁碟标签

c:切换dos兼容的标志

d:删除一个分区

g:创建一个新的空GPT分区表

G:创建一个IRIX(SGI)分区表

l:已知分区的类型列表

m:打印这个菜单

n:添加一个新的分区

o:创建一个新的空DOS分区表

p:打印分区表

q:退出不保存更改

s:创建一个新的空Sun磁碟标签

t:改变一个分区的系统标识

u:改变display/entry单元

v:验证分区表

w:写入分区表到磁盘并退出

x:额外的功能(专家)

例如:我们要删除一个分区就按d,我选择删除分区2

    blob.png

例如:我们要创建一个新分区就按n,

    blob.png

这里的p为主分区,e为扩展分区,选择你想要创建的分区,这里我选择创建一个主分区,分区号为2,分区大小为10G

例如:我们按p可以看到刚才的分区情况

    blob.png

最后我们按w写入分区表到磁盘然后退出

    blob.png

通过fdisk -l 列出新分区表对比一下之前的看是否成功

blob.png

blob.png

可以看出分区是成功的

也可以通过cat /proc/partations查看内核是否识别出新分区

    blob.png

如果没有成功可以使用partx -a /dev/sda或者kpartx -a /dev/sda通知内核重新读取分区表

注:centos 5使用partprobe /dev/sda来重读分区表

partx的用法:partx [-a|-d|-s|-u] [–nr <n:m> | <分区>] <磁盘>

    选项:

     -a, –add            添加指定的分区或所有分区

     -d, –delete         删除指定的分区或所有分区

     -s, –show           列出分区

    

     -u, –update         更新指定的分区或所有分区

     -b, –bytes          以字节为单位而非易读的格式来打印 SIZE

     -g, –noheadings     –show 时不打印标题

     -n, –nr <n:m>       指定分区范围(例如:–nr 2:4)

     -o, –output <type>  定义使用哪个输出列

     -P, –pairs          使用 key=“value” 输出格式

     -r, –raw            使用原生输出格式

     -t, –type <类型>    指定分区类型(dos、bsd、solaris 等)

     -v, –verbose        详尽模式

    

     -h, –help     显示此帮助并退出

     -V, –version  输出版本信息并退出

    

    可用的列(针对 –show、–raw 或 –pairs):

             NR  分区号

          START  分区起点(扇区数)

            END  分区终点(扇区数)

        SECTORS  扇区数

           SIZE  易读形式的大小

           NAME  分区名

           UUID  分区 UUID

           TYPE  分区类型 十六进制 或 uuid

          FLAGS  分区标志

         SCHEME  分区表类型(dos、gpt、…)

原创文章,作者:N17_信风,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12001

(1)
N17_信风N17_信风
上一篇 2016-03-03 09:38
下一篇 2016-03-03 17:34

相关推荐

  • 关于 开机启动加密破坏修复 自制linux系统

         开机破坏并且修复之       自制linux系统                CentOS 6启动流程: POST –> Boot Sequence(BIOS) –&…

    系统运维 2016-09-14
  • HipHop PHP实战(详解web运行模式)

    Note: These code examples assume the HipHop compiler is fully built. 1 . Setting Up Your Environment (构建环境) To get started, you need to configure two environment variables. cd…

    Linux干货 2015-04-10
  • 一起学DHCP系列(五)指派、获取

    原创作品,允许转载,转载时请务必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 原始出处 、作者信息和本声明。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http://jeffyyko.blog.51cto.com/28563/163168     本节将主要讲述DHCP客户端获取IP的过程,也是此系列中非常重要的一节。   &…

    Linux干货 2015-03-25
  • 使用Storm实现实时大数据分析

    摘要:随着数据体积的越来越大,实时处理成为了许多机构需要面对的首要挑战。Shruthi Kumar和Siddharth Patankar在Dr.Dobb’s上结合了汽车超速监视,为我们演示了使用Storm进行实时大数据分析。CSDN在此编译、整理。 简单和明了,Storm让大数据分析变得轻松加愉快。 当今世界,公司的日常运营经常会生成TB级别的数据。数据来源…

    Linux干货 2015-04-04
  • Java中的CopyOnWrite容器

    Copy-On-Write简称COW,是一种用于程序设计中的优化策略。其基本思路是,从一开始大家都在共享同一个内容,当某个人想要修改这个内容的时候,才会真正把内容Copy出去形成一个新的内容然后再改,这是一种延时懒惰策略。从JDK1.5开始Java并发包里提供了两个使用CopyOnWrite机制实现的并发容器,它们是CopyOnWriteArrayList和…

    Linux干货 2016-08-15
  • 到处都是Unix的胎记

    一说起Unix编程,不必多说,最著名的系统调用就是fork,pipe,exec,kill或是socket了(fork(2),execve(2), pipe(2), socketpair(2), select(2), kill(2), sigaction(2))这些系统调用都像是Unix编程的胎记或签名一样,表…

    Linux干货 2015-04-03

评论列表(1条)

  • stanley
    stanley 2016-03-03 09:48

    知道写标签的朋友我都会第一时间给予充分的肯定,因为细节决定成败。
    内容上很赞,缺少样式上的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