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发展史

Linux 发展史


一、Linux 系统概述

    首先大家需要明白,Linux 只是内核,没有应用程序,如果想有应用程序就需要GNU 组织来提供应用程序,GNU其实就是一个开源组织,这就要说GNU 和GPL 的概念了,其实GNU可以看作就是软件行业的共产党组织 而GPL 就是共产党宣言 为全人类服务。所以说GNU 和 LINUX 是相辅相成的,我们应该把Linux 叫做 GNU/Linux ,Linix内核发行以来,也为内核是源码公开的,开源的嘛,遵循GPL 协定的应用程序也是源代码公开的,所以都不能使用,有些公司就把这些不能使用的给我们编译成了二进制格式,也就是可以使用的,直接可以运行的,也就是这些组织商家给你一个安装包,下一步 的去安装,这种版本叫做发行版。


二、发展史

  UNIX

    1965年时,贝尔实验室(Bell Labs)加入一项由奇异电子(General Electric)和麻省理工学院(MIT)合作的计划;该计划要建立一套多使用者、多任务、多层次(multi-user、multi- processor、multi-level)的MULTICS操作系统。

    1969年,因MULTICS计划的工作进度太慢,该计划就被停了下来。当时,Ken Thompson(后被称为Unix之父)已经有一个称为「星际旅行」的程序在GE-635的机器上跑,但是反应非常的慢,正巧也被他发现了一部被闲置的 PDP-7(Digital的主机),Ken Thompson和Dernis Ritchie就将「星际旅行」的程序移植到PDP-7上。

    1970年时,那部PDP-7却只能支持两个使用者,当时,Brian Kernighan 就开玩笑地戏称他们的系统其实是:"UNiplexed Information and Computing System",缩写为"UNICS",后来,大家取其谐音,就称其为"Unix"了。1970年1月1日0点0分0秒是记录时间的原点,所以1970年可称为是Unix元年。

    1973年,Unix正式诞生。贝尔实验室的Dennis Ritchie将B语言重新改写成C语言,再以C语言重新改写和编译Unics的内核,最后发行了UNIX的正式版本。

    1974年,Ken和Dennis在CommunicationsoftheACM上发表了论文介绍UNIX系统。这篇文章在学术界引起了广泛的兴趣。其第5版正式以“仅用于教育目的”的方式向各大学提供。UNIX第5版因此在许多大学广泛地用于教学。

    1982年,AT&T基于版本7开发了UNIX System Ⅲ的第一个版本,这是一个商业版本仅供出售。为了解决混乱的UNIX版本情况,AT&T综合了其他大学和公司开发的各种UNIX,开发了UNIX System V Release 1。这个新的UNIX商业发布版本不再包含源代码,所以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计算机系统研究小组(CSRG)开发出BSD UNIX,作为UNIX System III和V的替代选择。而且BSD UNIX中最先实现了TCP/IP,使Internet和UNIX紧密结合在一起。从此以后,BSD UNIX和UNIX System V形成了当今UNIX的两大主流,现代的UNIX版本大部分都是这两个版本的衍生产品。

    1983年,Richard Mathew Stallman为了“创建一个自由、开放的GNU项目。陆续开发出EMACS、GNU C(GCC)、GNU C LIBRARY (GLIBC)、Bash Shell。并于1985年草拟了GPL(general public license)。但当时开发的软件只能运寻根在授权的UNIX平台上。

    1991年,替代Unix的内核HURD仍在实验室,最后因为过于严谨,死于襁褓中。

  LINUX诞生

    1988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迎来一位新生-linus benedict Torvalds

    198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vrije 大学的andrew S.tanenbaum 编写了minux系统(只能用于教学)

    1991年:linus tovalds宣布linux项目:freax系统发布(后改名为linux),同年10月5日linus在comp.os.minix新闻组上发布消息,正式向外宣布Linux内核的诞生(Freeminix-likekernel sources for 386-AT)。

    1993年:大约有100余名程序员参与了Linux内核代码编写/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组由5人组成,此时Linux 0.99的代码大约有十万行,用户大约有10万左右。

    1995年:Bob Young创办了RedHat(小红帽),以CNULinux为核心,集成了400多个源代码开放的程序模块,搞出了一种冠以品牌的Linux,即RedHat Linux,称为Linux"发行版",在市场上出售。这在经营模上是一种创举。Bob Young称:我们从不想拥有自己的"版权专有"技术,我们卖的是"方便"(给用户提供支持、服务),而不是自己的"专有技术"。源代码开放程序包括各种品牌发行版的出现,极大的推动了Linux的普及和应用。同年apache杀手级应用运行于linux。必须要说的是万维网 对Lnix的发展起到重大作用,划开了和windows系统的定位。

    1996年:5月9号 : 最初由Alan Cox提议,之后又经Linus Torvalds改良,Larry
Ewing在1996年创造了现在看到的这只叫做Tux的吉祥物。6月9号 :
Linux内核V2.0发布。相比更早的版本这是一次意义重大的提升,这是第一个在单系统中支持多处理器的稳定内核版本,也支持更多的处理器类型。Linux从此以后成了很多公司一个郑重选择的对象。10月14号 : 1996年Mattias
Ettrich发起了KDE项目,因为他深受Unix桌面系统下应用程序的不一致之苦。

    1998年:Linux迅猛发展的一年。1月,小红帽高级研发实验室成立,并且RedHat 5.0获得了infoWorld的操作系统奖项。2月,以Eric Raymond为首的一批年轻的"老牛羚骨干分子"终于认识到GNU/Linux体系的产业化道路的本质,并非是什么自由哲学,而是市场竞争的驱动,创办了"Open Source Intiative"(开放源代码促进会)"复兴"的大旗,在互联网世界里展开了一场历史性的Linux产业化运动。4月Mozilla代码发布,成为Linux图形界面上的王牌浏览器。10月,Intel和Netscape宣布小额投资红帽软件,Linux获得商业认同的信号。

    2000年:2月4号 : 最新的IDC报告表明Linux现在排在“最受欢迎的服务器操作系统的第2位”,1999年服务器系统销售量占总量的25%。Windows
NT以38%位列第1,NetWare以19%排在第3位。

    2001年:1月3号 : 美国NAS(美国国家安全局)以GPL许可证发布了SELinux。SELinux提供了标准Unix权限管理系统以外的另一层安全检查。Oracle宣布在OTN上的所有会员都可免费索取Oracle 9i的Linux版本;IBM则决定投入10亿美元扩大LInux系统的运用:8月红色代码爆发,引得许多站点纷纷从windows操作系统转向Linux操作系统。

    2002年:Linux企业化的一年。3月,内核开发者宣布新的Linux系统支持64位计算机

    2003年:NEC宣布将在其手机中使用Linux操作系统,代表着Linux成功进军手机领域。

  LINUX 主要特性

    时至今日,Linux发行版已经有数百种之多,一般而言Linux系统具有着以下特性:

    基本思想:Linux的基本思想有两点:第一,一切都是文件;第二,每个软件都有确定的用途。其中第一条详细来讲就是系统中的所有都归结为一个文件,包括命令、硬件和软件设备、操作系统、进程等等对于操作系统内核而言,都被视为拥有各自特性或类型的文件。

    完全免费:Linux是一款免费的操作系统,用户可以通过网络或其他途径免费获得,并可以任意修改其源代码。这是其他的操作系统所做不到的。正是由于这一点,来自全世界的无数程序员参与了Linux的修改、编写工作,程序员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灵感对其进行改变,这让Linux吸收了无数程序员的精华,不断壮大。

    完全兼容POSIX1.0标准:这使得可以在Linux下通过相应的模拟器运行常见的DOS、Windows的程序。这为用户从Windows转到Linux奠定了基础。许多用户在考虑使用Linux时,就想到以前在Windows下常见的程序是否能正常运行,这一点就消除了他们的疑虑。

    多用户、多任务:Linux支持多用户,各个用户对于自己的文件设备有自己特殊的权利,保证了各用户之间互不影响。多任务则是现在电脑最主要的一个特点,Linux可以使多个程序同时并独立地运行。

    良好的界面:Linux同时具有字符界面和图形界面。在字符界面用户可以通过键盘输入相应的指令来进行操作。它同时也提供了类似Windows图形界面的X-Window系统,用户可以使用鼠标对其进行操作。在X-Window环境中就和在Windows中相似,可以说是一个Linux版的Windows。

    支持多种平台:Linux可以运行在多种硬件平台上,如具有x86、680×0、SPARC、Alpha等处理器的平台。此外Linux还是一种嵌入式操作系统,可以运行在掌上电脑、机顶盒或游戏机上。2001年1月份发布的Linux 2.4版内核已经能够完全支持Intel 64位芯片架构。同时Linux也支持多处理器技术。多个处理器同时工作,使系统性能大大提高。



原创文章,作者:Anhur,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50996

(0)
AnhurAnhur
上一篇 2016-10-19
下一篇 2016-10-19

相关推荐

  • DNS 的搭建 子域授权及转发(正向解析)

           dns(名称解析服务).它的作用就是将主机名解析成ip地址的过程,同时它是一个分布式,分层次的主机名管理架构。为了我们能更好的了解与理解,实验才是更好的。     安装部署DNS服务: 一.首先安装DNS服务器软件 bind,还有其他相关的软件包,有bind-libs(库文件),bin…

    2017-07-31
  • 用户和组管理类命令的使用

    1.列出当前系统所有已经登录的用户的用户名,注意:同一个用户登录多次,则只显示以此即可; who | cut -d' ' -f1 | sort | uniq 2.取出最后登录到当前系统的用户的相关信息; who | head&nb…

    Linux干货 2016-11-21
  • Lvm的创建

    一、LVM相关基础:     PE:类似与磁盘的block,这个的大小也会影响VG的大小     PV:是磁盘分区或逻辑上与磁盘分区具有相同功能的设备(RAID),是LVM的基本存储模块,但与基本的物理存储模块相比,却包含有lvm相关的参数     VG:类似于非lvm系统中的物理磁盘,包含多个pv     LV:类似于非lvm系统中的磁盘分区   PV相关…

    2016-04-10
  • keepalived实现lvs高可用并负载均衡lamp

    一、安装lamp     1、安装httpd(172.16.23.211) [root@cs1 ~]# yum install -y httpd     2、安装php(172.16.23.211) [root@cs1 …

    Linux干货 2016-05-14
  • N26-博客作业-week11

    1、详细描述一次加密通讯的过程,结合图示最佳。 加密过程 1、先用单向加密算法计算出数据的特征码 2、私钥加密特征码,并将结果附加在数据之后 3、生成一个临时的对称密钥,并使用对称密钥加密整段数据 4、获取对方的公钥,使用该公钥加密之前生成的临时对称密钥,并附加在数据之后 5、将所有数据发送给对方解密过程 1、先使用私钥解密加密的对称密钥 2、用对称密钥解密…

    2017-04-18
  • linux 常用命令

    命令1 rm 作用: 删除指定的文件  选项 作用 -f 强制删除 -i 删除前提示询问 -r  或  -R 递归处理,删除指定目录下的所有文件包括子目录 -v 显示指令执行过程 -d 直接把删除目录的硬连接数据删成零,删除该目录 命令2 终端(tty): 终端类型 开启方式 物理终端 console 控制台console 虚拟…

    Linux干货 2017-0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