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rub legacy、内核编译

grub legacy

grub: GRandUnified Bootloader
    grub 0.x: grub legacy
    grub 2.x: grub2

grub legacy:
        stage1: mbr
        stage1_5: mbr之后的扇区,放置/boot的文件系统驱动,让stage1中的bootloader能识别stage2所在的分区上的文件系统
        stage2:磁盘分区(/boot/grub/),提供开机菜单
  配置文件:/etc/grub.conf–>/boot/grub/grub.conf    stage2及内核等通常放置于一个基本磁盘分区

  功用:
  (1) 提供启动菜单、并提供交互式接口(临时修改,不会永久有效)
        a:内核参数,
        e: 编辑模式,用于编辑菜单
        c: 命令模式,交互式接口
  (2) 加载用户选择的内核或操作系统
        允许传递参数给内核
        可隐藏启动菜单
  (3) 为菜单提供了保护机制
        为编辑启动菜单进行认证
        为启用内核或操作系统进行认证

grub的命令行接口
    help: 获取帮助列表
    help KEYWORD: 详细帮助信息
    find (hd#,#)/PATH/TO/SOMEFILE:判断文件是否存在
    root (hd#,#) 设定该分区为根设备,再查找时可不用跟设备名
    kernel /PATH/TO/KERNEL_FILE: 设定本次启动时用到的内核文件;额外还可添加许多内核支持使用的cmdline参数
    max_loop=100
    selinux=0  禁用selinux
    init=/path/to/init
    initrd /PATH/TO/INITRAMFS_FILE: 设定为选定的内核提供额外文件的ramdisk;
    boot: 引导启动选定的内核

识别硬盘设备:
    (hd#,#)
    hd#: 磁盘编号,用数字表示;从0开始编号
    #: 分区编号,用数字表示; 从0开始编号
        (hd0,0) 第一块硬盘,第一个分区

手动在grub命令行接口启动系统:
    grub> root (hd#,#)
    grub> kernel /vmlinuz-VERSION-RELEASE roroot=/dev/DEVICE
    grub> initrd /initramfs-VERSION-RELEASE.img
    grub> boot

配置文件:/boot/grub/grub.conf
    default=#:     设定默认启动的菜单项;落单项(title)编号从0开始
    timeout=#: 指定菜单项等待选项选择的时长
    splashimage=(hd#,#)/PATH/TO/XPM_FILE:菜单背景图片文件路径,设置错误将无法启动
    hiddenmenu: 隐藏菜单
    password [–md5] STRING:  在第一个title上,启动菜单编辑认证
    ———————————————————-
    title TITLE: 定义菜单项“标题”, 可出现多次
    root (hd#,#): grub查找stage2及kernel文件所在设备分区;为grub“根”
    kernel /PATH/TO/VMLINUZ_FILE [PARAMETERS]: 启动的内核及其参数    或
    initrd /PATH/TO/INITRAMFS_FILE:  内核匹配的ramfs文件
    password [–md5] STRING:  在某个title内,启动选定的内核或操作系统时进行认证
    ———————————————————-
    省略root (hd#,#)时
    kernel (hd#,#)/PATH/TO/VMLINUZ_FILE [PARAMETERS]
    initrd (hd#,#)/PATH/TO/INITRAMFS_FILE

grub加密密码口令:  grub-md5-crypt  密码口令

破解root口令:
启动系统时,设置其运行级别1,进入单用户模式:
    (1) 编辑grub菜单(选定要编辑的title,而后使用e命令);
    (2) 在选定的kernel后附加1, s, S或single都可以;
    (3) 在kernel所在行,键入“b”命令
  或
    (1) 编辑grub菜单(选定要编辑的title,而后使用a命令);
    (2) 输入1, s, S或single都可以;
    (3) 回车启动

安装grub:
(1) grub-install
    安装grub stage1和stage1_5到/dev/DISK磁盘上,并复制GRUB相关文件到DIR/boot目录下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DIR /dev/DISK
(2) grub
    grub> root (hd#,#)
    grub> setup (hd#)

自制linux系统
    1、分区并创建文件系统
         fdisk /dev/sdb
    2、分两个必要的分区  
        /dev/sdb1对应/boot /dev/sdb2对应/
        mkfs.ext4 /dev/sdb1
    3、挂载boot
        mkdir/mnt/boot
        mount /dev/sdb1 /mnt/boot
    4、安装grub
        grub-install –root-directory=/mnt/dev/sdb
    5、恢复内核和initramfs文件
        cp /boot/vmlinuz-2.6.32-642.el6.x86_64 /mnt/boot/
        cp /boot/initramfs-2.6.32-642.el6.x86_64.img /mnt/boot
    6、建立grub.conf文件
        vim /mnt/boot/grub.conf
        kernel /vmlinuz-2.6.32-642.el6.x86_64 root=/dev/sda2 selinux=0 init=/bin/bash
        chroot /mnt/sysroot
    7、创建一级目录
        mkdir /mnt/sysroot
        mount /dev/sdb2 /mnt/sysroot
        mkdir –pv /mnt/sysroot/{etc,lib,lib64,bin,sbin,tmp,var,usr,sys,proc,opt,home,root,boot,dev,mnt,media}
    8、复制bash和相关库文件

救援环境
  在根文件系统无法使用时需要,如/bin/mount删除
  对系统没有特殊要求
  从光盘引导(boot.iso或者安装光盘#1)
  从USB盘(由boot.iso制作)引导

1、文件系统重组
    Anaconda将会询问是否应该挂载文件系统
    /mnt/sysimage/*
    /mnt/stage2
    $PATH包括硬盘的目录
2、文件系统节点
    提供系统特定的设备文件
    mknod了解major/minor #’s

3、系统配置文件丢失修复
   系统在引导期间,很重要的一个过程就是init进程读取其配置文件/etc/inittab,启动系统基本服务程序及默认运行级别的服务程序完成系统引导,如果/etc/
inittab误删除或修改错误,Linux将无法正常启动。此时,只有通过救援模式才可以解决此类问题。

(1)有备份文件的恢复办法:
    进入救援模式,执行chroot命令后,如果有此文件的备份(强烈建议系统中的重要数据目录,如/etc、/boot等要进行备份),直接将备份文件拷贝回去,退出重启即可。如果是配置文件修改错误,如比较典型的/boot/grub/grub.conf及/etc/passwd的文件修改错误,也可以直接修正恢复。假设有备份文件/etc/inittab.bak,则在救援模式下执行:
    sh-3.1# chroot/mnt/sysimage
    sh-3.1# cp /etc/inittab.bak /etc/inittab

(2)没有备份文件的恢复办法
    如果一些配置文件丢失或软件误删除,且无备份,可以通过重新安装软件包来恢复,首先查找到/etc/inittab属于哪一个RPM包
    # chroot /mnt/sysimage
    # rpm -qf /etc/inittab
    initscripts-9.03.49-1.el6.centos.x86_64
    退出chroot模式:
    # exit

    挂载存放RPM包的安装光盘(在救援模式下,光盘通常挂载在/mnt/source目录下):
    # mount /dev/sr0 /mnt/source
    CentOS6系统的RPM包存放在光盘Package目录下,另外,因为要修复的硬盘系统的根目录在/mnt/sysimage下,需要使用–root选项指定其位置。覆盖安装/etc/inittab文件所在的RPM包:
    # rpm -ivh –replacepkgs | force /mnt/source/Packages/
    initscripts-9.03.49-1.el6.centos.x86_64.rpm
    其中的rpm命令选项“–replacepkgs”表示覆盖安装,执行完成后,即已经恢复了此文件。

    如果想只提取RPM包中的/etc/inittab文件进行恢复,可以在进入救援模式后,执行命令:
    # rpm2cpio /mnt/source/Packages/initscripts-9.03.49-1.el6.centos.x86_64.rpm | cpio -idv /etc/inittab
    # cp /etc/inittab /mnt/sysimage/etc/
    注意此命令执行时不能将文件直接恢复至/etc目录,只能提取到当前目录下,且恢复的文件名称所在路径要写完整的路径。提取文件成功后,将其复制到根分区所在的/mnt/sysimage目录下相应位置即可

内核编译
  单内核体系设计、但充分借鉴了微内核设计体系的优点,为内核引入模块化机制。

内核组成部分:
    kernel: 内核核心,一般为bzImage,通常在/boot目录下,名称为vmlinuz-VERSION-RELEASE;
    kernel object: 内核对象,一般放置于/lib/modules/VERSION-RELEASE/
        [ ]: N
        [M]: M
        [*]: Y
    辅助文件:ramdisk
        initrd
        initramfs

 
uname[OPTION]…  显示内核版本信息
-n: 显示节点名称;
-r: 显示VERSION-RELEASE;
-a:显示所有信息

lsmod  显示由核心已经装载的内核模块
显示的内容来自于: /proc/modules文件

modinfo [ -k kernel ] [ modulename|filename… ]  显示模块的详细描述信息
-n: 只显示模块文件路径
-p: 显示模块参数
-a: author
-d: description
-l: license

lsmod | grep xfs ; modinfo xfs

内核模块管理

 modprobe   modulename  装载内核模块
 -r :  卸载内核模块
 配置文件:/etc/modprobe.conf, /etc/modprobe.d/*.conf

depmod:内核模块依赖关系文件及系统信息映射文件的生成工具

insmod [ filename ] [ module options… ]  装载内核模块,需要指定模块文件的路径,不自动解决依赖模块
    insmod `modinfo–n exportfs`
    lnsmod `modinfo–n xfs`

rmmod [ modulename]  卸载内核模块
    rmmod xfs
    rmmod exportfs

/proc目录:  内核把自己内部状态信息及统计信息,以及可配置参数通过proc伪文件系统加以输出
  参数:只读:输出信息
  可写:可接受用户指定“新值”来实现对内核某功能或特性的配置  /proc/sys
    (1) sysctl命令用于查看或设定此目录中诸多参数
            sysctl-w path.to.parameter=VALUE
            sysctl-w kernel.hostname=mail.magedu.com
    (2) echo命令通过重定向方式也可以修改大多数参数的值
            echo "VALUE" > /proc/sys/path/to/parameter
            echo “websrv” > /proc/sys/kernel/hostname

sysctl:设置内核参数
默认配置文件:/etc/sysctl.conf
    (1) 设置某参数
    sysctl -w parameter=VALUE
    (2) 通过读取配置文件设置参数
    sysctl -p [/path/to/conf_file]
常用的几个参数:
    net.ipv4.ip_forward  路由转发功能,0不转发,1转发
    net.ipv4.icmp_echo_ignore_all  是否回应ICMP包,0回应,1不回应
    vm.drop_caches  清理内存缓存,清理等级0,1,2

/sys目录:
sysfs:为用户使用的伪文件系统,输出内核识别出的各硬件设备的相关属性信息,也有内核对硬件特性的设定信息;有些参数是可以修改的,用于调整硬件工作特性。
udev通过此路径下输出的信息动态为各设备创建所需要设备文件,udev是运行用户空间程序
专用工具:udevadmin, hotplug
udev为设备创建设备文件时,会读取其事先定义好的规则文件,一般在/etc/udev/rules.d及/usr/lib/udev/rules.d目录下

ramdisk文件的制作:
(1) mkinitrd  为当前正在使用的内核重新制作ramdisk文件
    CentOS5:mkinitrd /boot/initrd-$(uname-r).img $(uname-r)
    CentOS6.7:mkinitrd /boot/initramfs-$(uname-r).img $(uname-r)
(2) dracut  为当前正在使用的内核重新制作ramdisk文件
    dracut/boot/initramfs-$(uname-r).img$(uname-r)

编译内核前提:
    (1) 准备好开发环境
    (2) 获取目标主机上硬件设备的相关信息
    (3) 获取目标主机系统功能的相关信息
    例如:需要启用相应的文件系统
    (4) 获取内核源代码包 www.kernel.org

开发环境准备
    安装包组(CentOS 6):
        Server Platform Development
        Development Tools
   目标主机硬件设备相关信息:
        CPU:
        #cat /proc/cpuinfo
        #x86info -a
        #lscpu

硬件设备
  PCI设备:
    lspci
    -v
    -vv
  lsusb
    -v
    -vv
  lsblk
  hal-device

内核编译安装系统
  安装开发包组
  下载源码文件
  .config:准备文本配置文件
  make menuconfig:配置内核选项
  make [-j #]  指定多核心编译
  make modules_install:安装模块
  make install :安装内核相关文件
  安装bzImage为/boot/vmlinuz-VERSION-RELEASE
  生成initramfs文件
  编辑grub的配置文件

编译安装内核实例
  tar xf linux-3.10.67.tar.xz -C /usr/src
  cd /usr/src
  ln -sv linux-3.10.67 linux
  cd /usr/src/linux
  cp /boot/config-$(uname -r) ./.config
  make menuconfig
  make -j 2
  make modules_install
  make install
  reboot

编译内核
(1) 配置内核选项
  支持“更新”模式进行配置:make help
    (a) make config:基于命令行以遍历的方式去配置内核中可配置的每个选项
    (b) make menuconfig:基于curses的文本窗口界面
    (c) make gconfig:基于GTK (GNOME)环境窗口界面
    (d) make xconfig:基于QT(KDE)环境的窗口界面
  支持“全新配置”模式进行配置
    (a) make defconfig:基于内核为目标平台提供的“默认”配置进行配置
    (b) make allyesconfig: 所有选项均回答为“yes“
    (c) make allnoconfig: 所有选项均回答为"no“

(2) 编译内核的一部分功能:
    (a) 只编译某子目录中的相关代码:
        # cd /usr/src/linux
        # make dir/
    (b) 只编译一个特定的模块:
        # cd /usr/src/linux
        # make dir/file.ko
例如:只为e1000编译驱动:
#make drivers/net/ethernet/intel/e1000/e1000.ko

如何交叉编译内核:
编译的目标平台与当前平台不相同;
    # make ARCH=arch_name
要获取特定目标平台的使用帮助
    # make ARCH=arch_namehelp
    # make ARCH=arm help

在已经执行过编译操作的内核源码树做重新编译:
需要事先清理操作:
    # make clean:清理大多数编译生成的文件,但会保留config文件等
    # make mrproper: 清理所有编译生成的文件、config及某些备份文件
    # make distclean:mrproper、patches以及编辑器备份文件

原创文章,作者:anonymous,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45939

(0)
anonymousanonymous
上一篇 2016-09-13
下一篇 2016-09-13

相关推荐

  • 文件系统自动挂载

    什么是文件系统自动挂载?          利用mount在shell终端进行挂载的时,开机自动启动文件文件系统不会自动挂载,我们需要开机的时候自动挂载文件系统,称为文件系统自动挂载 实现Linux自动挂载文件:/etc/fstab Linux中挂载注意事项:  &nb…

    Linux干货 2016-08-29
  • N25-第十周博客作业

    1、请详细描述CentOS系统的启动流程(详细到每个过程系统做了哪些事情) 内核空间的启动流程 一. POST 加电自检 在加电之后,智能设备所运行的内部存储的一系列检测程序集合。缩写为POST。这些检测程序在软件加载到硬件上运行之前对硬件的基本完整性加以验证。 用于实现POST的代码在主板上ROM(CMOS)芯片上。 二. Boot Sequence(BI…

    Linux干货 2017-03-25
  • 2016/10/26作业:用户和组的相关配置文件

    linux系统是通过文件来保存配置的,其中关于用户和组的配置文件包括以下几个: /etc/passwd /etc/shadow /etc/group /etc/gshadow /etc/login.defs /etc/default/useradd /etc/passwd 存放用户信息的配置文件,其基本格式如下 root:x:0:0:root:/root:/…

    Linux干货 2016-10-26
  • 第一周-2:Linux部分常用命令使用示例、查看命令行工具使用手册以及LinuxFHS部分目录简介

    一、部分命令使用示例: 1、ifconfg 在命令行界面下或系统配置脚本中用于配置、控制及查询TCP/IP网络接口的系统管理工具 [netartisan@localhost 桌面]$ ifconfig eno16777736: flags=4163<UP,BROADCAST,RUNNING,MULTICAST>  mtu 1500 &n…

    Linux干货 2016-11-07
  • bash的工作特性之命令执行状态返回值和命令行展开

    bash特性之一:命令别名 将一个命令用其他名字来代替,可以用别名来简化操作。 获取当前用户可用的别名的定义: ~]#alias NAME=’COMMAND’ bash的特性之二:命令历史 shell进程会保存其会话中用户曾经执行过的命令;命令通过其“历史文件”来持久保存此前执行过的命令;每个用户都有其自己专用的历史文件; HISTSIZE:shell进程的…

    Linux干货 2016-11-06
  • Linux基础之加密通讯过程详解

    加密通讯过程详解 第一阶段 客户端->服务器端 向服务器声明自己的加密通讯协议版本,ssl或者tls 支持的加密算法 支持的压缩算法 第二阶段 服务器端->客户端 向客户端确认使用的加密通讯协议版本 确认的加密方法 确认压缩方法 服务器端证书 第三阶段 客户端->服务器端 客户端验证服务器端证书 发证机构 证书完整性 证书持有者 证书有效期…

    2017-09-16

评论列表(1条)

  • 马哥教育
    马哥教育 2016-09-20 13:06

    为什么没有效果图,写博客不要张贴笔记,这样是没意义的,也是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