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盘管理之MBR,GPT的概念及MBR和GPT分区工具的使用

一,概述

设备文件

I/O ports: I/O设备地址

一切皆文件

open() read() write()close()

设备类型:

块设备:block,存取单位“块”,磁盘

字符设备:char,存取单位”字符“,键盘

块设备和字符设备的区别

块设备可以随机访问,字符设备必须连续访问,如,/dev/null

块设备有缓存,字符设备没有缓存,因为字符设备是个逻辑上的设备

设备文件:关联至一个设备驱动程序,进而能够跟与之对应硬件设备进行通信

设备号码:

主设备号:major number,标识设备类型

次设备号:minor number,标识同一类型下的不同设备

磁盘设备的设备文件命名:/dev/DEV_FILE

IDE: /dev/hd

但是从centos 6以后IDE也是以sd显示,不再以hd显示

另外还有vd*,显示的是虚拟化的硬盘显示

SCSI, SATA, SAS, USB: /dev/sd

不同设备:a-z

/dev/sda, /dev/sdb, …

同一设备上的不同分区:1,2, …

/dev/sda1, /dev/sda5

硬盘结构

blob.png

磁头(head,早起最多8位,就是2的8次方是256个)

track(磁道,以前最多1024个字节)

sector(扇区,以前最多放63个扇区) 

(扇区,512字节)

blob.png扇区起始到结束

所以早期硬盘最多的容量就是512*63*12024*256

一个磁道的的容量=512*63

cylinder柱面容量=512*63*256=8M左右

现在技术更新,硬盘的存储的方式不一样,可以在磁道上内圈放置的扇区数和外圈放置的扇区数可以不同.

CHS

LBA 逻辑快寻址

使用分区空间:

设备识别

设备分区

创建文件系统

标记文件系统

在/etc/fstab文件中创建条目

挂载新的文件系统

磁盘分区:

为什么要分区?

优化I/O性能

实现磁盘空间配额限制

提高修复速度

隔离系统和程序

安装多个OS

两种分区方式:MBR,GPT

MBR: Master Boot Record,1982年,使用32位表示扇区数,分区不超过2T

当大型企业分区数据不足以2T来满足,就会使用更好的分区方式GPT

如何分区:按柱面

0磁道0扇区:512bytes

446bytes: boot loader(系统加载) 引导程序

64bytes:分区表 这里存放的是分区的信息

16bytes: 标识一个分区 16个字节标识一个分区,所以从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一块硬盘最多分4个主分区

2bytes: 55AA 存放的是一个标识位,如果没有55AA,系统认定为你这个硬盘为裸盘,会提示你重新分区

4个主分区;3主分区+1扩展(N个逻辑分区)

增加新硬盘重新加载 "echo "- – -" > /sys/class/scsi_host/host2/scan"

blob.png

lsblk 查看内存中的信息

fdisk -l 查看磁盘中信息

备份分区表: dd if=/dev/sda of=/testdir/mbrbak bs=1 count=512

    if是inputfile的/dev/sda里面的connt=512的字节数按bs=1个字节输出到of(outputfile)输出到/testdir/mabbak文件中

还原备份: dd if=/testdir/mbrbak of=/dev/sda

hexdump 命令可以查看十六进制内容

MBR 硬盘分区结构图

blob.png

整个硬盘的第一个扇区称为MBR,512字节,其中512字节包含前面的446字节为引导程序的和后面的64字节为分区表,最后结束标志2字节,如果为空,系统将认定为裸盘,就是没有分区的磁盘,如果为55AA,则是磁盘分区表的正确的校验.

其中中间的64字节是以每16字节存放一个分区表信息,所以一块磁盘最多4个主分区.

其中每16额字节的的定义为

blob.png

第一个字节为引导标志,如果为80,表示活动分区,00表示非活动分区

第二个字节到第第四个字节为分区起始CHS位置:

(第二个字节为磁头号,

第三个字节和第四个字节分别表示扇区号和柱面号)

第五个字节表示分区类型,0表示分区未使用

第六个字节到第八个字节为分区结束CHS位置

(第六个字节为磁头号,

第七个字节和第八个字节分别表示扇区号和柱面号)

第九个字节到第十二字节为分区起始LBA地址

第十三个字节到第十六个字节为分区结束LBA地址

其中最后的十六个字节为扩展分区,

blob.png

扩展分区的16个字节又重新指向一个新的EBR,结构类似MBR,就是逻辑分区1,前面446个字节为空,后面64字节第一个16个字节为逻辑分区1的分区表,第二个16个字节为指向下一个扩展分区表的EBR,后面2个16字节暂未使用.,最后两个字节同样为标志位55AA/

GPT分区:

GPT:GUID patition table 支持128个分区,使用64位,支持8Z(512Byte/block )64Z (4096Byte/block)

使用128位UUID 表示磁盘和分区GPT分区表自动备份在头和尾两份,并有CRC校验位

UEFI (统一扩展固件接口)硬件支持GPT

blob.png

blob.png

Protective MBR 为GPT的头,因为传统的分区表不识别GPT,所以必须要以原始的MBR来保护GPT

Primary G UID Partition Header 为磁盘,下面的都是分区表,GPT总共可以分128个分区

blob.png

Partition 1

为存数分区数据的

最后就是备份分区数据的.

blob.png

管理分区:

列出块设备

blkid

创建分区使用:

fdisk创建MBR分区,也支持GPT,对于一块硬盘,最多只能管理15分区

gdisk创建GPT分区

GNU parted高级分区操作(创建、复制、调整大小等等)

partprobe-重新设置内存中的内核分区表版本

parted命令:

parted的操作都是实时生效的,小心使用(因为为非交互方式执行的命令,而fdisk为交互式的)

用法:parted [选项]… [设备[命令[参数]…]…]

parted /dev/sdbmklabelgpt|msdos

parted /dev/sdbprint

parted /dev/sdbmkpartprimary 1 200

parted /dev/sdbrm1

parted -l

重点掌握的命令fdisk

fdisk /dev/sdb

gfisk /dev/sdb GPT分区模式

# fdisk -l [-u] [device…]

子命令:

p 分区列表

t 更改分区类型

n 创建新分区

d 删除分区

w 保存并退出

q 不保存并退出

同步分区表:因为partprobe命令对centos6不好使,所以我们就在6上就可以使用partx命令

查看内核是否已经识别新的分区:

# cat /proc/partations

通知内核重新读取硬盘分区表

新增分区用

partx-a -n M:N /dev/DEVICE

kpartx-a /dev/DEVICE -f: force

blob.png

blob.png

这样就可以给新增分区进行同步到内存

删除分区用

partx-d -n M:N /dev/DEVICE

centos6: –nrN-M

blob.png

CentOS 5,7: 使用partprobe

partprobe[/dev/DEVICE]

blob.png

blob.png

原创文章,作者:Kartik,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178linux.com/43051

(0)
KartikKartik
上一篇 2016-09-06
下一篇 2016-09-06

相关推荐

  • 关于大型网站技术演进的思考(十二)–网站静态化处理—缓存(4)

    原文出处: 夏天的森林   上篇我补充了下SSI的知识,SSI是一个十分常见的技术,记得多年前我看到很多门户网站页面的后缀是.shtml,那么这就说明很多门户网站都曾经使用过SSI技术,其实现在搜狐网站也还在用shtml,如下图所示: 由此可见SSI在互联网的应用还是非常广泛的。其实互联网很多网页如果我们按照动静分离策略拆分,绝…

    2015-03-11
  • 20160804正则表达式作业

    正则表达式表示18位身份证号 正则表达式表示手机号 正则表达式表示邮箱 Ø  截取出ifconfig命令结果中所有的本机的ipv4地址   Ø  查看分区中使用率最大的百分比 Ø  查看UID最大的用户名、UID以及shell类型 Ø  查看/tmp权限,并且以数字方式显示 思路:先找到如何才能查看到/tmp…

    Linux干货 2016-08-08
  • Linux文档的压缩与打包

    Linux文档的压缩与打包 概述 compress和uncompress gzip压缩工具 bzip2压缩工具 zip压缩工具 tar压缩工具 cpio压缩工具(主要用来备份还原) Linux文档的压缩与打包 概述 本章将介绍Linux系统中的压缩和解压缩的工具,以及归档工具(tar,cpio) compress/uncompress:   &nb…

    Linux干货 2016-09-06
  • 第十二周作业

    1、 请描述一次完整的http请求处理过程;  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 完整的http请求过程 1)、建立TCP/IP连接:经过3次握手,建立连接或拒绝。 2)、浏览器向服务器发送HTTP请求。 3)、浏览器发送请求头信息。 4)、服务器应答:服务器接受请求后,会回送应答。 5)、服务器发送应答头信息。 6)、服务器向浏览器发送数据。 7)、服务…

    2017-05-17
  • 迁移home到独立分区

    1,fdisk  /dev/sda  创建10G的分区 Lsblk 查看下新创建分区是否同步 partx  -a  /dev/sda 同步 2,mkfs.ext4  /dev/sda6  -L  /home 创建文件系统跟卷标 3,mkdir  /mnt/home  创建一个挂载点 mount  /dev/sda6  /mnt/home 挂载 4,cp  -…

    2017-12-14